首页 - 酒界 - 酒企动态 - 正文

追光逐电,百威中国引领啤酒行业新质未来

财经报道网 2024-06-07 18:27:2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追光逐电,百威中国引领啤酒行业新质未来)

6月5日,正值2024年世界环境日,百威中国以“追光逐电,共赴全价值链净零”为主题,于百威中国资阳工厂举办“2024百威中国环境日活动”,聚焦百威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绿色理念及最新成果,庆祝百威中国提前两年实现百威亚太2025年全价值链减碳25%的目标,并携手行业各界嘉宾和全价值链伙伴,为啤酒行业净零之路再添动能,共赴可持续发展新未来。

图注:百威中国与现场嘉宾、全价值链伙伴为“净零”未来蓄能助力

资阳市领导,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管委会、高新区生态环境分局等相关负责领导,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何勇先生,百威亚太首席供应链及物流官程衍俊先生,百威亚太可持续发展与采购副总裁杨凯先生,百威亚太首席法律及企业事务官柯睿格先生,百威中国华西事业部总裁郑宇凡先生,百威亚太可持续发展采购总监姚渭洲先生,气候组织中国执行主任惠宇明先生,以及百威中国全价值链合作伙伴代表等百余位领导及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一同见证了百威中国在可持续净零之路上的又一里程碑时刻。

今年,正值百威集团与中国结缘四十周年,秉持着“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土化发展战略,百威中国始终拥抱中国增长机遇,持续加码在地投资。四十年来,百威中国不仅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业务本身,以绿色新质生产力助力国家高质量发展;更以推动行业绿色转型升级为己任,与众多本土价值链伙伴共生共长,为国内啤酒产业链的低碳建设积极贡献“百威”力量。

“追光逐电”,新质生产力加速落地

近年来,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国家倡议下,绿色发展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而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发展,是百威亚太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行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方向。早在2018年,百威亚太便设定了2025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计划在2025年前实现电力100%来自可再生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降低25%,并聚焦气候行动、守护水源、循环包装和可持续农业四大核心领域,制定了一系列战略举措;而在2021年底,百威亚太宣布了一项更加远大的抱负——到2040年实现全价值链的净零排放。

正是基于这样的绿色雄心,百威中国在绿色发展之路上一直蹄疾步稳,从“技术领先”向“领域领先”加速前进。2021年,百威中国武汉工厂成为百威集团全球首家碳中和工厂,而锦州工厂、佳木斯工厂紧随其后,分别于2022年、2023年实现碳中和。其中,锦州工厂是亚太地区啤酒行业首家试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酿酒厂,实现了自然能源资源的回收再利用。目前,通过在中国各地工厂的升级改造和持续投入,百威中国已有10家工厂实现了100%可再生电力酿造(RE100);同时,有14家工厂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发电,2023年全年总发电量达到3600万千瓦时。

而本次活动的举办地——百威中国资阳工厂,更是荣获了“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节水效能领跑者”等荣誉称号。2023年,为了进一步减碳,百威中国资阳工厂安装了行业内首个使用水电的电热锅炉,配合储热系统,以峰谷电价实现成本效益,预计该项目可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约7000吨。

图注:百威中国全价值链减碳之旅

市领导在致辞中指出,百威中国在可持续净零之路上的瞩目成绩,是政企联动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的生动实践。百威中国资阳工厂自2011年投产至今,不仅推动了资阳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更以科技赋能创新,助力了本土产业生态的绿色低碳发展,希望百威中国继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为国家的双碳目标添砖加瓦、提质增速。

引领行业,与全价值链伙伴零碳同行

所谓“集众智可定良策,合众力必兴伟业”。绿色未来不是一个企业的奔赴,而是整个行业的共赴。百威中国积极释放长期影响力,从“借势者”到“造势者”,持续建立行业信心;并基于自身碳中和工厂的成功经验和落地实践,带动更多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向净零价值链攀升,从而加速落实2025年全价值链减碳目标。

回顾2023年,百威中国通过不断创新,在实现2025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根据《百威亚太可持续发展报告2023》,截至2023年底,百威中国已提前两年实现百威亚太2025年全价值链减碳25%的目标。

百威亚太可持续发展与采购副总裁杨凯对到场的政府领导、协会代表及价值链伙伴致以诚挚欢迎,并表示:“作为啤酒行业的领军企业,百威中国始终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业务核心,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很荣幸在世界环境日这天与大家齐聚一堂,共同庆祝百威中国提前两年完成2025年减碳目标这一里程碑时刻。未来,我们将全力以赴,继续加强与全价值链伙伴的密切合作,一起为2040净零抱负而努力。”

图注:百威亚太可持续发展与采购副总裁 杨凯先生致辞

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何勇先生在发言中也提到,如何实现价值共创、价值共享是未来啤酒行业绿色发展的关键议题。作为啤酒行业的领军企业,百威中国的绿色成果展现了中国啤酒行业加速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的可能性。期待百威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丰富经验,能够为啤酒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借鉴。

图注: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 何勇先生致辞

早在2022年,百威中国就启动了范围三去碳化项目“日食计划”,以赋能供应商为起点,辅以第三方碳核算技术支持和专家现场协助,携手范围三供应商一起共建绿色低碳价值链。预计至2024年底,百威中国不仅将完成对99%包装供应商的碳基线核查,还将完成90%包装供应商的碳中和路线图。与此同时,百威中国与专业数字转化解决方案供应商伙伴合作,通过数字化系统从上游供应商收集碳排数据,并将碳管理系统无缝整合到日常运营中,将降低碳排的步伐提速,以求更快实现净零抱负。在2024年,该项目也从百威中国扩展至更多百威亚太地区。

在活动现场的圆桌讨论环节,百威亚太可持续发展采购总监姚渭洲先生、气候组织中国执行主任惠宇明先生、百威中国价值链伙伴山鹰国际董事副总裁连巧灵女士、百威中国价值链伙伴道达尔远景能源业务开发副总经理孙嵩劼先生在播客栏目《不成气候》的主持下,分享了对于行业的展望与期许。百威亚太可持续发展采购总监姚渭洲先生强调,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道路上,百威中国不仅是产业升级转型的先行者,更是绿色未来的“投资者”,驱动低碳生态构建是百威中国义不容辞的企业责任。气候组织中国执行主任惠宇明先生亦在现场发出呼吁,“应对气候变化不仅是政府或组织所面临的挑战,更关系到整个人类社会的未来。希望有更多企业能像百威中国一样加入RE100,为社会各界伙伴提供绿色范本,为实现气候目标贡献智慧与力量。”

图注:百威中国与价值链伙伴共话可持续未来

价值赋能,共筑可持续创新生态

作为全球首批拥有气候行动目标的100家公司之一,百威集团始终以未来眼光指导当下行动。2020年,百威中国推出了“100+创新中心”这一聚合平台,四年以来,与累计近300家初创公司建立联系,试点30余个项目,收获16项亮点成果,并与13家创业企业签订商业合同。今年,为了进一步构建可持续创新生态,百威中国宣布成立了“100+创新联盟”,汇聚产业园区、专家学者、投资机构、创新服务平台、创业社群等力量,共同探索全价值链创新解决方案,以更系统的视角和更开放的态度加速创新成果落地,从而真正助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百威中国特别在零碳行动、循环未来、材料革命以及生态绿业等领域上鼓励创业团队不断创新,并取得了具有突破价值的阶段性成果。

图注:百威中国与中广核新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图注:百威四川与埃顿能源签署虚拟电厂合作备忘录

为了和更多价值链伙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动发展,一齐奔赴绿色未来,在活动现场嘉宾的见证下,百威四川与埃顿能源虚拟电厂合作备忘录项目、以及百威中国和中广核新能源战略合作项目分别完成了签约仪式。这是百威中国在绿电征程上的又一里程碑,标志着百威中国与价值链伙伴又一次携手共进,为2040净零抱负再添助力。

百威中国将持续强化对可持续未来的投资,对此,百威亚太首席法律及企业事务官柯睿格在致辞中强调:“百威集团将继续践行对中国的长期承诺,40周年对于我们来说是新征程的开始。未来,我们将坚持‘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土发展战略,持续布局中国市场,在产品创新、供应链建设、社区参与等方面协同发力,为本土合作伙伴带来长期价值,以‘敢梦敢创,未来共喝彩’的宗旨,创造一个更多元包容、更可持续的未来。”

图注:百威亚太首席法律及企业事务官 柯睿格先生致辞

作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引领者,百威中国将进一步发挥行业带头作用,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及社会责任意识融入到整个产业链中,探索更多绿色低碳领域的前沿成果,为整个啤酒行业注入绿色动能与创新活力;并通过更加积极的行动实施和更加广泛的跨行业协作,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与全价值链伙伴通力合作,加速共赴2040全价值链净零抱负,实现可持续绿色愿景。


本文来源:财经报道网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