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个40年酒业老兵的周期“生存法则”丨千商访谈)
葡萄酒行业近年来的持续低迷,令不少从业者感到迷茫。
在酒业打拼40多年的李世民却表现出一种淡然心态,这源于他的行业经历和经验总结,作为中粮长城葡萄酒临沂总经销商,巅峰时期他曾经年销数十万箱葡萄酒,“每日进账的现金多到纸箱都盛不下”;而在最低谷期,则是不得不撤店、裁员。
李世民的创业故事,或许能够给行业从业者带来一些思考。
从“铁饭碗”到创业者,勇敢迈出第一步
如果要评选改革开放的关键词,“下岗”很大概率会入选。
20世纪90年代,由于国企实施“减员增效”改革,“”席卷全国,数据显示,1995-2003年,约40%的国有企业职工下岗,数千万人的人生由此改变。
李世民就是“”的亲历者,不过,与众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下岗创业。
李世民涉足酒业很早,1980年,他就进入了临沂市副食品公司工作,不久即任酒科科长。在计划经济时代,酒水销售还处于“酒票”阶段。
“那时的生意很轻松。因为当时实行的是配给制,所有物资都需要票,比如粮票、布票、油票。老百姓要喝酒,或者用酒票,或者带着粮食换酒。”据李世民介绍,临沂是国内最早实行白酒专卖的地区之一。当时的酒厂没有自主权,而要听从副食品公司的指挥——酒厂生产需要提前报表,由后者分配生产指标;酒厂销售也不得直接售卖成品瓶装酒,而要将酒水交由后者灌装、托收……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酒业随之发生巨变:先是1984年,酒厂获得了经营自主权,副食品公司的垄断地位被打破,行业进入市场化竞争阶段;后是1997年,来临,副食品公司的所有人员都面临再就业。
“当时公司领导动员我们下岗,但是,我的父母却不同意,认为我不能扔掉‘铁饭碗’,放弃吃皇粮的机会。”在此紧要关头,李世民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大吃一惊的举动:下岗创业——先是成立商业物资站,后又注册成立了临沂市民一商贸有限公司,在华丰国际食品城里开了一家“中华名酒荟萃”门店,经销各种名酒。
李世民之所以如此大胆,与其经历有着很大关系。在担任酒厂科长期间,他前往各个生产厂家学习生产技术,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够从酒瓶、瓶盖、胶帽等细节一眼辨出真伪;他在跑业务的时候走遍了大江南北,尤其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广东带给了他巨大的冲击。“出路出路,走出来才有路,这是南方人的思维。困在原单位,我事业的终点也是一眼看得见的。于是,我决定走自己的路。”
尽管前途未卜,李世民却无惧无畏。而现实带给他的,既有滚滚财源,也有暴风骤雨。
凭借两大模式,迅速打开市场
李世民创业之初十分顺遂。
当时,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部分人率先富裕了起来,开始注重健康养生,喝起了葡萄酒,而第一个消费浪潮便是山莓葡萄酒。
据李世民回忆,山莓葡萄酒有三大优点,一是口味独特,二是宜于佐餐,三是价格便宜(30-100元/箱),因此颇受市场欢迎。
“我们当时用的是包装箱收钱,装满一箱,抱到里屋去,找一块砖头压上,换一个箱子,过了一会儿,箱子又满了,就再换一箱……” 提起当年盛况,李世民依旧难以抑制激动之情,表示当时确实体会到了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感觉。“一年下来,我们就卖了几十万箱山莓葡萄酒,总收入达数百万元。”
李世民一发不可收拾,先后代理了张裕、长城、王朝、通化等葡萄酒品牌以及西凤酒,酒鬼酒、珍酒等白酒品牌,并通过有效的策略,迅速打开了市场。
一是引入“金利来营销法”,即“先铺货后结算”:先在饭店、超市、酒行等各个渠道实行免费铺货,待消费者接受产品之后,再进行货款结算。
李世民回忆:“当时饭店、酒行等都是刚刚兴起,数量不多,也没有稳定的经营班子。你即便是手里有酒,也不一定能找到门路。”渠道争夺战由此打响,经销商最早的营销手法就是“铺货”,以便让自己所代理的品牌在最大范围内“喝起来”,李世民就是这种战法最早的实践者之一。
二是借鉴“双汇营销法”,即代理商不仅为经销商提供货源支持,还为其代租店面。
这种战法实为“逼上梁山”。据李世民介绍,双汇当时面临产品滞销的难题而不得不“曲线救国”。在这种策略下,经销商既节省了成本,又没有后顾之忧,积极性大幅提高,也取得了极佳的效果——双汇在洛阳的专卖店短时间超过了40家。
李世民从中受到了启发,将其运用到了名酒专卖店建设中。凭借这两套策略,他既拥有了稳定的渠道,又形成了一定数量的专卖店规模,事业风生水起。
坚持长期主义
在寒冬中修炼内功
随着行业的深度调整,李世民的事业也受到了影响,他不得不关停门店、裁撤人员。与此同时,他深知市场周期不可逆,必须顺势而为,因此决心以长期主义应对行业调整,静待市场回暖。
在李世民看来,行业调整受政策调控、消费变化、行业规律等方面的影响,目前,葡萄酒洗牌已近尾声,头部集中效应明显,旧世界与新世界正在融合,市场有望迎来复苏;白酒市场仍将处于下行阶段,库存积压、价格倒挂等现象普遍存在,多数经销商举步维艰,不得不亏本甩卖,一旦资金链断裂,将面临倒闭风险……
李世民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山东各地消费者的饮酒消费习惯有很大差异,比如,临沂以浓香型白酒为主流,泸州老窖、洋河等品牌非常畅销;济南、淄博等地偏好酱香或清香型,汾酒在当地的年销售额超过亿元;青岛、烟台、日照则属于年轻化的市场,市场新潮时尚气氛浓郁。
他还注意到,此前,一直引领葡萄酒潮流的外国消费者正在从小口慢饮改为了大杯豪饮,一个葡萄酒消费新时代或许正在到来,这对于低迷已久的葡萄酒行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李世民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经销商要想活下去,既要保持长期主义,又要勤修内功,比如从区域饮酒习惯入手,运营契合本地消费者口味偏好的产品,实现精准对接。
四十年的行业沉浮,让李世民深刻领悟:真正的强者,既能在黄金时代乘风破浪,也能在行业寒冬中静待花开。今年7月,在临沂转型升级大潮中,中国国际食品城迎来“重生”,硬件、软件水平均得以大幅提升。随着迁入新址,李世民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他相信,行业虽处寒冬,春天必将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