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界 - 酒界风云 - 正文

棱镜观察|咸奶茶席卷秋冬,奶茶行业为何集体“反甜”?

来源:佳酿网 2025-11-24 08:2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棱镜观察|咸奶茶席卷秋冬,奶茶行业为何集体“反甜”?)

在今年的秋冬,一场名为“咸味革命”的风暴正席卷奶茶行业。


当消费者还在习惯“少糖”“无糖”的选项时,奶茶的头部品牌集体转向了“咸味战场”。喜茶、奈雪等品牌不约而同地推出了各类咸味奶茶产品,引发了社交平台上的热议和年轻消费者的尝鲜热潮。



一位奶茶从业者透露,今年咸味奶茶系列的市场表现超出预期,“门店的咸酪茶前段时间甚至出现了断货情况。”


咸味风暴:奶茶界的“反甜”革命


综合来看,茶饮行业正在告别以往由桂花、芋泥、黑糖构成的“甜蜜风暴”,迎来了一场咸味革新。


具体来看,头部品牌不约而同地将酱油、海苔、芝士等咸味配料融入奶茶,创造了全新的味觉体验。其中,喜茶推出的“酱香白脱碎银子”将云南甜酱油、白脱黄油牛乳与糯香普洱结合,顶部撒上咸海苔碎;奈雪的茶主推的“咸法酪米布布”鲜奶茶,将咸香芝士风味打造成核心记忆点等。



实际上,这场看似创新的咸奶茶,并非奶茶品牌的首创。早在公元5世纪的隋朝,茶叶传入西域后,游牧民族就将酥油与茶叶烹煮,加入盐、花椒等佐料,制成了最早的咸味奶茶。


清朝饮食文献《食宪鸿秘》更为详细地记载了咸奶茶的制作方法:“奶子茶,粗茶叶煎浓汁,木勺扬之红色为度,用酥油及研碎芝麻滤入,加盐或糖”,证明其在当时较为流行。


在现代茶饮市场,咸奶茶从地域特色到市场流行,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喜茶去年上新的藏区限定咸奶茶获得好评后,今年便大力推广到全国,并叠加了藏茶、牦牛乳、苏打饼干等元素。


不止于此,今年年初,霸王茶姬、茶百道、古茗等茶饮品牌也推出了各自的偏咸口味奶茶。比如霸王茶姬的“乾隆一号”、古茗的红岩咸奶茶、茶百道的海苔龙井煎茶等,都为如今的咸味风潮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这场“咸味革命”并非凭空而来,而是传统味觉基因在当代消费语境下的重新激活。


消费者两极分化:上头还是劝退?


实际上,咸奶茶受追捧的背后,是茶饮行业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结果。


数据显示,近几年中国茶饮市场保持着20%以上的高速增长,但2025年增速则放缓至6%左右。这从侧面一定程度上说明,茶饮行业正在进入存量竞争阶段,而品牌们急需通过差异化产品破局,以应对同质化竞争和增长瓶颈。


正是在此背景下,咸奶茶异军突起,并迅速在消费者中掀起了一场“味觉辩论赛”。据了解,目前小红书平台上“咸奶茶”标签浏览量超4500万次,抖音平台上“咸奶茶”相关视频播放量更是突破1.6亿次。


然而,消费者讨论呈现出鲜明的两极分化,形成独特的“咸奶茶舆论场”。反对者直言难以接受,如“奶茶加酱油?这是什么黑暗料理”,或调侃“现在买奶茶要先问清楚,是加糖还是加酱油”,认为咸甜混合违背奶茶本质。



相反,支持者则视其为奶茶打开了新世界的钥匙,称赞“咸甜交织太上头了!酱油的鲜灵中和了甜腻,海苔碎点睛之笔”,甚至有北方消费者感慨“DNA动了,这就是童年记忆里的味道”。


这种争议不仅反映了口味偏好,更突显了品牌创新的市场张力。正如一位深耕奶茶行业的从业者所言:“在咸奶茶品类中,盐的作用并非简单提供咸味,而是作为甜味的‘催化剂’,通过激发味觉层次让饮品风味更富立体感,这正是咸奶茶能受部分消费者追捧的关键。”


挑战与未来:咸味奶茶能走多远?


尽管咸味奶茶当下风头正劲,但业内专家对其长期前景持谨慎态度。


有市场观点认为,咸奶茶的流行体现了品牌在存量市场中通过创新寻求突围的策略,但单靠猎奇元素难以维持长期忠诚度和高复购率,一时的热度并不等同于持久需求。


另有观点认为,咸味奶茶能否从茶饮创新分支发展为行业长期品类,关键在于未来能否通过提升口感普适性及拓宽消费场景,实现从“特殊体验”到“日常选择”的转变,这一过程仍需市场持续验证。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咸味奶茶,奶茶“粥化”成为茶饮行业另一创新的发展方向。今年以来,多家品牌推出加入了小黄米、云南米布、黑豆、红豆等五谷元素的新品。究其根源,这同样是品牌避免同质化的竞争手段,本质上还是希望通过风味创新破局市场。


从咸奶茶的异军突起到奶茶“粥化”趋势的显现,奶茶品牌在存量竞争中的创新探索无疑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展现了其应对市场变化的敏捷性。然而,这种以“追新”为特征的突围策略在带来短期关注度的同时,也面临如何将新奇转化为经典、沉淀品牌辨识度和消费者忠诚度的挑战。


因此,奶茶品牌未来的竞争,不仅在于拓展风味边界,更在于平衡品质初心、需求洞察与持续创新。唯有如此,品牌方更有可能在存量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竞争地位。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古茗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一般,盈利能力优秀,营收成长性优秀,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