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啤酒市场高端化竞争白热化)
日前,。财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百威亚太实现收入46.91亿美元,同比下降8.09%(内生增长-6.6%);净利润5.94亿美元,同比下降19.95%。
其中,2025年第三季度,百威亚太实现收入15.55亿美元,同比下降8.80%(内生增长-8.4%);实现净利润1.85亿美元,同比下降7.96%。
销量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百威亚太实现销量225.12万千升,同比下降8.58%(内生增长-8.6%)。其中,2025年第三季度,百威亚太实现销量661.40万千升,同比下降7.10%(内生增长-7.0%)。
对于总销量的同比下降,百威亚太在财报中明确归因,称主要受中国业务布局的影响。
近几年,百威亚太在中国市场的业绩持续承压。2024年,这一核心市场的下滑态势尤为显著:全年销量同比下降11.8%,收入降幅进一步扩大至13%,2024第四季度销量同比下降18.9%,收入跌幅更是达到20.1%。
从市场反馈看,2024年的业绩滑坡并非偶然,而是多重矛盾长期积累的爆发。作为曾经贡献公司75%收入的关键市场,百威亚太此前高举高打的高端化战略与消费环境变化形成明显错位:在消费降级背景下,其2024年底对高端产品的全线提价,直接引发销量 下滑,曾经稳固的高端市场份额从50%缩水至40%。
与此同时,本土品牌在高端与中端市场的双重夹击持续加剧,青岛、华润等企业既以高性价比产品分流大众需求,又以高端系列蚕食核心份额,进一步挤压了百威的生存空间。
这种下行趋势在2025年并未扭转,反而呈现延续与深化特征。2025年上半年,百威亚太中国市场销量同比再降8.2%,收入下滑10.2%。尽管百威在2025年初启动换帅、聚焦 "百威+哈尔滨" 双品牌战略,并试图发力8-10元中端价格带,但由于本土品牌已抢先布局该赛道,且渠道转型与品牌认知调整需要时间,短期内难以扭转颓势。
显然,2025年业绩的持续低迷并非突发状况,而是2024年市场矛盾持续发酵的结果。
当下,中国啤酒市场高端化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在行业总产量与营收双降的背景下,前三季度,百威亚太的高端份额持续萎缩,而青岛啤酒等头部品牌凭借中高档产品的销量增长逆势稳住毛利,燕京啤酒等区域势力更借核心单品强势突围,新旧势力的角力正深刻改写市场格局。
企业层面,2025年前3季度,中高端以上产品实现销量293.5万千升,同比增长5.6%,显示出消费者对高端啤酒的偏好正在不断增强。
等区域龙头更以核心单品实现突破,以U8为代表的中高档产品前三季度营收55.36亿元,同比增长9.32%,占主营业务比例已升至70.11%。
而依托与华润啤酒的深度渠道绑定,主品牌在华渗透持续加深,2025年第三季度销量实现双位数同比增长,进一步搅动高端市场版图。
本土品牌的集体发力与外资巨头的份额收缩,正深刻改写中国啤酒高端市场的竞争版图。
当前,中国啤酒行业已进入?深度调整期?,短期阵痛难以避免,但长期仍具发展潜力。当前国内啤酒平均零售价约4.5元/升,与欧美成熟市场10-20元/升的差距,预示着价值提升空间依然存在。随着消费升级和品质追求成为长期趋势,啤酒企业若能成功转型,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
未来竞争将围绕?三大核心能力?展开:?产品创新力?,能否持续推出符合消费趋势的新品;?渠道掌控力?,能否适应渠道结构变化,建立高效分销网络;?品牌影响力?,能否在碎片化传播环境中维持品牌溢价。具备这三大能力的企业将在行业洗牌中胜出。
来源:啤酒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