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天价”听花酒越卖越亏!青海春天4年亏超10亿元,销售开支何故翻倍增长?)
作者懂酒哥
近期,西贝事件屡次冲上热搜,这引发了大众对于高价格产品是否具备高性价比的思考。
而在白酒领域,若论高价,听花酒系列或许首屈一指。当年,听花酒高调亮相央视频道,其标准装定价竟比53度飞天茅台的出厂价(1499元)还高出3倍,除此之外,听花酒还有一款定价5.86万元的精品装版本,如此高昂的价格着实让大家印象深刻。
历经几年的风雨洗礼,听花酒背后的母公司——青海春天,今年上半年虽实现扭亏为盈,但公司白酒业务能否真正达成稳定持续盈利,尤其是在“315”风波后,能否让消费者对公司产品形成正面认知,才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扭亏后仅盈利131.70万元,白酒业务营收占比达到64%
2025年,听花酒背后的母公司——青海春天因经营问题,股票名称变更为*ST春天。公司在上半年发布的财报中显示,其盈利状况极为惨淡。报告期内,公司仅实现营业收入1.25亿元,同比减少9.76%;虽实现净利润131.70万元,看似扭亏为盈,但这一利润数额甚至不及一线城市一套房子的价值。而更能反映公司真实经营情况的扣非净利润,则显示为亏损178.77万元。
青海春天的主营业务涵盖两大板块。其一,是以酒水产品销售为核心的酒水快消品业务。该板块以“听花”和“读花”等系列高端白酒为主要销售产品。在今年前6月,这一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7972.18万元,同比增长高达59.44%,且酒水业务在公司的1.25亿元总营收中占比接近64%,堪称撑起了公司营收的半边天。
其二,是以冬虫夏草类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的大健康业务板块。该板块主要聚焦于冬虫夏草原草以及以冬虫夏草为原料的中药产品利肺片的销售。然而,该业务在报告期内的营收仅为1565.63万元,同比大幅减少64.75%。
尽管青海春天在2024年中报中并未披露毛利率数据,但据公司此前公布的信息,其2024年整体毛利率为61.54%,同比减少13.65个百分点。这一毛利率水平,在白酒行业中与西北地区的知名酒企,如伊力特、金徽酒等相当,同时也与全国性酒企的毛利率水平相近。
值得关注的是,青海春天上半年的酒水业务营收,已经超过了其2024全年酒水业务4641.12万元的营收总额,这算是报告期内的一个亮点,从中也能看出,公司旗下高人气产品听花酒暂时摆脱了此前负面宣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起底听花酒发展历史,销售费用大幅增长
尽管步入2025年,青海春天展现出白酒业务营收增长的态势,但追溯其涉足白酒业务的缘由,实则源于公司此前主营的冬虫夏草业务遭遇重挫。因产品砷含量超标等问题,其核心产品“极草”系列于2016年被国家食药监总局勒令停产,致使青海春天当年营收下滑49.48%,降至7.08亿元。
2018年3月,青海春天完成对西藏听花酒业有限公司的收购,由此踏入白酒赛道。然而,青海春天似乎并未汲取此前冬虫夏草业务中质量问题的教训,在白酒业务上依旧延续了为逐利而走捷径的做法。
近年来,听花酒在白酒圈确实积攒了一定的人气,而这谈不上是“好人气”。即便是不怎么关注白酒的人,也会对其每瓶5860元与58600元的定价感到惊讶——它没有茅台的知名度,却有着超越茅台的价格。而背后“太上老君托梦”的故事,更是成为大众饭后茶余调侃的笑料,整个品牌没有历史底蕴,更像是编纂的忽悠故事。
此外,听花酒此前曾大肆宣传其产品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衰老”等神奇功效,然而经专业检测发现,其产品仅含有薄荷等普通成分,并无特别神奇的配方支撑,由此可见,这一宣传内容明显涉嫌虚假宣传。2024年央视“3·15”晚会上,该消息被曝光后,公司旗下位于成都、北京及西藏等地的3家子公司先后遭到有关部门的严厉惩处。随后,*ST春天的酒水产品被迫暂停销售,直至2024年11月才得以恢复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为提升听花酒在全国的知名度,青海春天可谓是不遗余力。除了凭借比茅台还高的价格让人印象深刻外,还在购物中心、户外平台、楼宇等多个场所展开无死角宣传。然而,这背后带来的是高昂的销售费用支出。在“3·15”晚会前一年的2023年,青海春天的销售费用高达1.71亿元,且近3年来,公司每年的销售费用支出均超过1亿元,相较于之前实现翻番增长。
电商平台个位数销量,二手价格大幅下挫
步入2025年,尽管青海春天经过前几年的大规模宣传后削减了销售费用,但从淘宝等平台数据来看,其销售情况仍不乐观。售价5860元的听花酒PLUS版酱香标准装53度750ml仅3人付款,12999元的蓝标装则无人问津。
高档听花酒在二手市场价格更是崩盘,闲鱼上大量标价1500元左右的标准版多为品鉴或摆柜用酒,卖家称“仅开盒未开盖,与正品无异”,价格也是腰斩再腰斩。
为减少对听花酒的依赖,青海春天推出价格仅为其十分之一的亲民版读花酒,主打500元市场。但据酒友反馈,读花酒虽香味与青花郎相似,入口却口感单薄、香气消散快,除宜人香气和不辣口外,无突出亮点。
无论是听花酒还是读花酒,青海春天的产品定价均偏高。尤其在近期西贝事件后,消费者更关注产品真实价值,仅靠宣传而无实质内涵的酒品,终将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