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主张DTC模式,刀切中间商,波匠坊酒能否逆境重生?)
作者尚可
用心读读看,从胡波下面这句话中,你能嗅出什么样的味道——
如果你拥有传统终端烟酒店的优质资源与深厚客情,眼里燃着对财富的渴望,并愿意与波波匠酒携手同行。那波匠坊就是你撬动市场、实现财富收入的杠杆。
——题记
自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以来,面对库存积压、价格倒挂、动销缓慢等难题,消费者的韭菜是再也割不动了。
此时,直面消费者的DTC模式登陆酒行业,在一刀切去中间商利益的同时,能否助力白酒新品逆境重生?这还真是个问题。
“不能按时发工资”的波波匠,又出新品了
临近8月底,胡波在波波匠酒业的视频号发布了一条作品。在视频中,胡波坦率地承认:行业很艰难,我们企业也很艰难,有时候员工的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供应商的货款也不能按时支付……
在行业难、企业也难的“双难”背景下,消费者觉醒的速度已经超过酒企的铺货速度,白酒行业“割韭菜”的难度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此时,波波匠酒业最新推出的一款产品——波匠坊酒,正式宣告上市,这款产品据悉将得到华君传媒5亿元广告资源战略加持。
只是,在主张DTC模式,一刀切掉中间商的同时,波匠坊酒能否真正走向逆境重生,目前还无人能下定论,一切还要看胡波是否能运气傍身,华君传媒是否足够靠谱,波波匠酒的资金链是否能扛住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动荡和冲击。
卜算波匠坊未来
9月10日,在第14届贵州酒博会上,华君传媒高调宣布,将投入5亿元广告资源,全方位赋能波波匠集团旗下的新锐品牌“波匠坊”。
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有人用Deep Seek为波匠坊卜算了一下未来,其中利用到了老祖宗博大精深的智慧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测算手段。
卜算的结果是,波匠坊“险阻在前”,品牌初期可能面临比较大的阻力、困境与挑战。“前进遇险,返身自省”的提示,暗示波匠坊短期销量可能受渠道限制,市场渗透会比较缓慢。
此外,卜算结果还提示,为了避免掉坑,当前波匠坊酒需要优先聚焦几个核心问题,即:其一,耐心打磨品质,避免盲目扩张;其二,谨慎管理供应链,避免因急功近利导致的品质波动;其三,建立品牌差异化策略,可以借文化营销打破困局。
何为DTC模式?
同样是在第14届贵州酒博会上,波波匠酒业已经对外释放出了明确信号:作为公司的一款新品,波匠坊酒将采取DTC模式运作市场。
所谓DTC模式,用英文书写出来就是Direct-to-Consumer,意思是“直面消费者”或“直达消费者”。
这也就意味着,采用DTC模式的白酒品牌,其渠道特征是“去中间化”——品牌方需要一刀切去中间商,从而让产品能够直达消费者。这种模式,与胡波“为消费者着想”的经营理念高度契合。
胡波在业内被尊为“黔酒大师”,且不管这个大师的含金量高不高,单论他在茅台23年的工作经历,以及在习酒担任营销总经理期间,领衔打造明星大单品“习酒·窖藏1988”,以及后来在贵州珍酒担任总经理时,领衔打造明星单品“珍酒·珍十五”的经历,也足以体现他在白酒行业的实力。
以150元售价刺破认知夹层
曾经的“酱酒热”大潮期间,经过众多酒厂和酒商的宣传教育与认知普及,在众多热衷酱酒的粉丝群体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普遍认知:低于200元,买不到好酱酒。
现在,波匠坊酒要做刺破这一认知夹层的先锋——用统一售价仅150元/瓶的波匠坊酒,对标市面上300–500元酱酒产品,致力于打造百元酱酒中的“高性价比标杆”。
为此,波匠坊酒采用了一种渠道短链模式,即一刀切掉中间商,将赚差价的渠道层级压缩到极致,以实现所谓的“不让中间商赚差价”,同时,公司还采用了新分利机制,来为酒商利润兜底。
针对区域市场,波匠坊酒采用了限量招商策略——省会城市的合作商户不超过50家,地级市的合作商户不超过10家,首批进货的门槛更是放低到10件酒的进货量。此外,在产品限量供货的政策下,合作商户每批次只允许进货10–20件,如果卖不完,公司将无条件以进货价回收。
实力圈粉,还是割一茬韭菜?
今年7月份之前,波波匠酒品牌广告上线了全国30余家机场、上万余块屏幕,覆盖了以上机场贵宾区、入口大厅、候机大厅、休息区以及餐厅等区域。
此前的2021年6月,波波匠也曾在北京大兴、广州、上海、郑州、长沙、贵阳、济南、青岛、烟台以及遵义、茅台等地的机场同时上架宣传广告。
很显然,波匠坊酒在广宣模式上,依然保留着传统酒企的痕迹。只是,机场广告的高举高打,华君传媒的高调宣扬,更多是硬戳戳的品牌推广,这种广告模式如何才能打破“200元以下无好酒”的酱酒认知界限?如何才能助推波匠坊酒“10箱入门”的圈粉计划?
高调入市的白酒品牌,背后往往藏着一把看不见的镰刀——华君传媒的5亿广告资源投入,也许是资源闲置下的无奈选择;波匠坊酒150元/瓶的“良心低价”,低到10箱酒的代理门槛,到底能不能让波匠坊酒逆境重生?
抑或者,在高调入市背后,还有一种割完一茬韭菜就走的图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