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产量下降背后,是川酒的“求质求精”)
出品丨云酒头条
川酒的竞争力下降了么?
日前,四川省统计局发布2024年1-7月四川省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其中7月四川白酒产量为10.2万千升,同比下降12.1%;1-7月四川白酒累计产量为83.4万千升,同比下降9.4%。
从全国比例来看,根据中国酒业协会数据,2023年全国白酒总产量为629万千升;同期四川全省白酒产量为174.1万千升,占比27.7%。
相比之下,2021年的川酒似乎“更胜一筹”,当年川酒在全国的产量占比达到以53%,真正做到了 “二瓶有其一” 。
从占据半壁江山到不足三分天下,仅从产量数据来看,川酒在全国的“分量”似乎有所下降,因此有不少行业人士表现出了担忧。
的确,产量占比下降,某种程度上可能意味着其在产业规模和市场供应方面的优势有所减弱,对全国白酒产业的引领和主导作用可能受到影响,从产业整体发展的角度看,担忧似乎不无道理。
但也有川酒行业人士分析,除了市场消费端需求缩减,白酒产量下降也受到原材料、人工等成本增加的影响。此外,在当前市场加速回归理性的背景下,白酒生产转向“求质求精”已成常态。
在云酒头条看来,川酒在全国产量占比下降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需要持续关注其发展趋势,并结合四川白酒产业的整体结构、企业应对策略以及市场动态等进行综合评估。
实际上,深层次看,川酒正迎来更高效、更坚实的发展。
更集中!名酒产区持续增长
市场竞争环境变了,川酒也在变。
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白酒行业产量为629万千升,同比下降5.1%;销售收入7563亿元,同比增长9.7%;利润总额2328亿元,同比增长7.5%。收入、利润正增长与缩量同时出现,说明白酒正在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另据《2024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从2023年开始,酒类消费就进入“消费理性+价格理性”的双理性时代,到2024年上半年,酒业的存量时代特征愈发鲜明,产业向优势产区、优势企业、优势品牌集中的趋势愈加明显。
这背后,是经济进入新的转型期,酒业调整周期与经济大周期重合,市场需要挤水分,酒业需要提档升级,落后产能被逐步出清已成必然。从川酒来看,在强强竞争格局下,川酒的宜宾、泸州、成都、德阳、遂宁等核心产区,都保持良好的上升势头。
宜宾市酒业发展局局长李剑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半年,宜宾规上酒企实现产量、营收、利润全面增长,预计全年营收总量有望突破2000亿元;下半年,宜宾市将全面助力打造头部品牌引领,腰部企业全面提升的产业架构,完善产区标准体系,精准开拓目标市场。
德阳也实现良好增长。在2024四川国际美酒博览会(德阳)和“集体婚礼”“升学宴”等活动的催化和产区内部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的双重推动下,上半年德阳绵竹规上白酒企业实现产值151.8亿元,同比增长18.8%。
此外,泸州食品轻纺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整体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核心企业泸州老窖和郎酒均在各自赛道保持良好发展。
从更大视角看,我国白酒产量已经“七连降”,从2016年的1358万千升,下降到去年的629万千升,但营收和利润却在持续增长。2016年白酒销售额6126亿元,利润总额为797.15亿元;到2023年,白酒销售额7563亿元,利润总额2328亿元,降速提质明显。
基于此,我们可以发现,川酒缩量的背后,只是增长方式发生了变化,川酒的龙头地位和螺旋式上升的底层发展逻辑始终稳固未变。与此同时,川酒的深度布局,也在持续展开。
更强大!核心企业向上
川酒缩量的主旋律下,“六朵金花”“十朵小金花”和“原酒20强”等企业组成的头部和腰部力量,仍然在持续向上。
作为龙头,五粮液是川酒高质量增长的压舱石。从财报数据看,五粮液2024年一季度营收348.33亿元,同比增长11.86%;净利润140.45亿元,同比增长11.98%。五粮液在7月发布消息,宣布完成半年目标进度,实现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利润“三过半”。
泸州老窖2023年实现营收302.33亿元,同比增长20.34%;实现净利润132.46亿元,同比增长27.79%。2024年一季度,其营收为91.88亿元,同比增长20.74%;净利润为45.74亿元,同比增长23.2%。两份业绩数据说明泸州老窖依然稳健。
水井坊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7.19亿元,同比增长12.57%;净利润达到2.42亿元,同比增长19.55%。在白酒行业调整周期,水井坊保持了快速发展态势。
未上市的企业中,剑南春早在2021年销售总收入就已突破200亿元,近年来其销售收入持续增长,正全力冲击300亿目标,其借势2024四川国际美酒博览会(德阳)推出皇家剑南春,发力高端,引领德阳产区白酒产业持续向上;去年郎酒营收也宣布突破200亿元,产品体系完善,赤水河左岸庄园酱酒正在加速成长。
原酒企业中,高洲酒业、南溪酒业、今良造、四川省酒业集团、泸州巴蜀液酒业、泸州国之荣耀、东圣酒业、凸酒等除了维持原酒的市场份额,均纷纷开启品牌化转型。
此前,云酒头条调研发现,东圣酒业的7亿元左右的销售额中,品牌酒销售额超过80%;今良造和高洲酒业的线上转型都发力较早,今良造的线上年销售额已达到4000万元,高洲酒业也达到2000多万元;凸酒在南充本地市场非常稳固,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
除了营收增加,川酒企业还在持续推动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
五粮液已经从生产、营销、渠道和组织四个方面,进行了数字化变革。以生产方面为例,其以数据为核心对全价值链进行流程优化,覆盖原料获取、生产、包装和销售等多个环节,环环相扣,形成完整信息链,确保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有效管控。
泸州老窖的智能包装中心是酒业智能化的范本。这座灯塔工厂总投资21.36亿元,目前拥有高速自动化灌装生产线5条、包材立体库货位2万个、成品立体库货位12万个,年包装能力10万吨、成品酒储存能力超过500万件。其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达到行业顶级水平。
不只是品牌酒企业,此前云酒头条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原酒20强中的南溪酒业、今良造,其智能化水平也达到90%左右。
多维度向上,正是现在的川酒。
更高质量!塑造产区品牌
产区品牌化,是存量时代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纵观国际烈酒发展历程,拉菲与波尔多产区,马爹利、轩尼诗、人头马和干邑产区,獭祭与山口县产区等,都不约而同走向“品类领袖引领,产区化协同发展”的终局。
对于白酒产业而言,自2020年1月起,白酒生产已从限制性产业目录中剔除,行业的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产能扩张加速,充分市场化竞争,也已经来到产区品牌化的临界点。新周期、新阶段的竞争,不再是企业的单打独斗,而是产区生态和产区品牌的综合竞争。
川酒的各个产区,均已开启了新的阶段。
宜宾提出要加快建设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打响宜宾“世界优质浓香白酒主产区”品牌,并通过承办首届“世界优质白酒产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以宜宾产区名义举办和参与川酒全国行、2023央视秋晚等对外重大活动。
泸州每年整合5亿元财政资金以及土地、人才等优质资源,支持产区建设,同时举办了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落地建设四川中国白酒博物馆,落户建设国际蒸馏酒品牌中心、入选“全国城市品牌十大创新案例”。
德阳以三星堆文明遗址、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三国文化等人文资源和四川“三九大”旅游环线为代表的自然资源,积极探索“文化+旅游+产业”的多种融合模式,开发出“剑南春·青铜纪”“中华年画”“杜甫”等文创产品,持续提升产区品牌。
川东北产区整合遂宁、南充、巴中、绵阳、广元、达州、广安7个子产区,解决集中度相对较弱的问题,进一步整合产区资源,以遂宁为龙头,形成合力,不仅提升了遂宁的综合竞争力,也让其他6个子产区乘上了产区品牌化的东风。
成都市已经将酒产业纳入全市产业建圈强链战略统筹推进,实行了“链长+牵头市级部门+区(市)县+产业联盟+专业智库”的推进机制。2024年春糖期间,水井坊与成都旅游景区协会共同研发的成都首条酒旅融合路线《春饮一壶酒,古今穿越600余年》,串联水井坊博物馆、杜甫草堂和武侯祠博物馆等知名景点,持续推动酒业与城市相互赋能。
川酒的五大产区,都在依靠自己的独特资源,开启产区品牌化之路,适应新的竞争。
川酒再出发,向更高质量发展
川酒的缩量提质,从产业发展角度看,是在为下阶段的竞争布局。
产量向优质产区集中,不仅能稳住川酒的基本盘,还将持续提升川酒的核心竞争力;持续打造产区品牌,将让产区与产区企业同频共振,让川酒抢占了未来酒业竞争的高地;核心企业的持续增长,让川酒的续航能力和在未来的爆发力都得到了保障。
此外,在5月底,“一会一中心”(一会:四川省酒业协会;一中心:四川省酒业研究和发展中心)成立,推动酒类生产要素更高效地链接和流通。同时,四川省酒业协会,还将统筹知识产权保护、产区宣传、文化推广等工作,承接酒类行业宣传推介活动,举办行业展览会、洽谈会、文化创意会、峰会论坛和行业会议等活动,持续扩大川酒的影响力,打造产区品牌。
自2017年以来,川酒全国行已先后走进长春、南京、郑州、济南、西安、贵阳、上海、北京、广州、杭州、武汉、青岛等十多座城市。就在近期,“川行九州 津上添花”2024川酒全国行天津站品牌推广活动于8月24日拉开帷幕,并将持续至9月1日。川酒也将以崭新的姿态,展示川酒品牌、探讨川酒的高质量发展。
不断求新求变的川酒,正在以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