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角楼是怎样成为清廷御酒的?)
执笔 | 扬 灵
编辑 | 古利特
“酒史千年远,酒花百代香,天府多佳酿,美酒驻平昌。”
对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而言,白酒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好山好水出好酒,优良的地质、水源、气候、土壤等条件以及悠久的酿酒历史,已经让白酒产业成为平昌特色优势产业的闪亮名片。
在平昌白衣古镇,川酒十朵小金花之一的小角楼诞生于此。
《平昌县志》云:“明末清初,民间习惯酿醪糟、酊缸酒,境内以白衣小角楼小酢酒著名。”
清朝初期,皇室将酒视为有害之物,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严谕禁酒,对烤酒、贩酒者绳之以法,但四川蜀道艰难,是禁谕薄弱之地,川酒一直在经营。
乾隆年间,一湖北唐姓人家移居四川江口(今平昌境内),精心酿制出一种比米酒更香、更来劲的烧酒,名曰“酊缸酒”,受到当地人的青睐。
加之巴河是重要的运输水道,来往客商络绎不绝,带动流域商贸兴盛,进而推动当地酿酒业的繁荣。
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官至云贵两省布政史的白衣翰林吴德溥因平定苗乱有功回朝面圣,问及其老家白衣的情况,吴德溥答道:“小角楼台照白衣,凤凰展翅扑濛溪,鲤鱼扳子回头望,步步登高上云梯。”
后来,吴德溥荣归故里,与来自贵州遵义的酿酒师傅一起对本地民间烤酒技艺进行大胆改进,并在小角楼寺旁选址扩建酒坊,人称“小角楼酒坊”,小角楼由此得名。
到了光绪二十年,吴德溥进贡小角楼美酒,光绪帝饮后大赞,题词“沁柔净爽,粮香细陈”,盖蛟龙宝印,钦定御酒,并亲献慈禧太后以贺六十寿诞。
“秦岭飞来一仙山,万佛千寺隐其间;江水朝拜小角楼,钟声遥唤万里船”,这是当时为运送御酒盛况的真实写照。
慢慢地,小角楼酒坊形成自己独特的酿酒技艺,所酿之酒远近闻名,后经何述德、吴瑞生、何继平、张伯禄等数代人的倾力经营,小角楼传承至今。
1952年,吴氏小角楼酒坊与何氏酒坊合并,成立白衣小角楼酒坊,后平昌县人民委员会将白衣小角楼酒坊改造,成立国营平昌县白衣酒厂,生产经营小角楼酒。
到了1981年,白衣酒厂搬迁至城郊猴子滩,成立平昌县食品厂,并于1983年注册“小角楼”商标。
1998年,平昌县小角楼酒厂成立,与平昌县食品厂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生产经营模式。
数年后,平昌县小角楼酒厂从平昌县食品厂剥离经营,专注小角楼品牌白酒的生产经营,于2001年更名为四川小角楼酒厂。
小角楼并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2002年四川小角楼酒厂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四川小角楼酒业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成都远鸿集团重组小角楼酒业,成立四川远鸿小角楼酒业有限公司,小角楼也进入发展的新阶段,继续书写着平昌酒业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