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西凤插草,华润投标,一场行业并购背后有多少暗战?)
作者尚可
2023年,对于白酒行业来说,可谓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经济下行,消费疲软,内需不振,外贸艰难,老百姓口袋里的钞票撬不动消费市场,令白酒行业许许多多的企业陷入了冰冷的海水之中。
但是,从最近传出的华润收购陕西西凤的传言,又让人看到了行业内火热的一面——资本并购。为此,有人惊呼华润是在酒行业再次开启了“买买买”模式,就像当初在啤酒行业发起的并购一样。
毕竟,去年底华润啤酒刚刚豪掷123亿人民币,将在酱酒市场正活得风生水起的金沙回沙酒以绝对控股的方式收入囊中。这次针对西凤酒的并购传言来自投行人士,如果消息属实,则会令人看到一种曾经与茅台、泸州老窖、汾酒并称“老四大名酒”、如今屡次敲击上市之门而不得的西凤酒插草为标的卖身场景。
在“四个老伙计”组合中,另外三家早已上市多年,论市场体量,除了茅台的年营收跨越千亿之外,泸州老窖和汾酒也均已达到数百亿,唯独西凤酒却还屈身在百亿之下,为了谋求上市,不断上演食言而肥的独角戏。
在首先爆料华润要收购西凤酒的自媒体号“说酒”的文章中,提及上述并购信息时,文章是这样描述的:拥有与茅台、汾酒、泸州老窖一样的“老四大”身份,却是唯一一个营收没过百亿,没实现IPO上市,还被代理商贴牌产品“绑架”的三流企业。
有人在读到写下的这段话之后,对其中“代理商以贴牌产品‘绑架’西凤”的说法表达了严重质疑,质疑者甚至还怀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很是不纯,认为他是在为西凤酒“削藩”代理商当吹鼓手。对文章中提到代理商和西凤酒厂的关系时使用“绑架”一词,质疑者直言:如果这是西凤授意写的就太不要脸了,西凤能维持下来,都是代理商做出来的,怎么叫贴牌绑架西凤?
对于这位质疑者的言论,有从业二十多年的多位酒业人士表示一致认可,他们认为当年比较落寞的西凤酒,确实是因为有了众多白酒品牌开发商的参与,才使得西凤酒厂一举脱困并得到了新生,尤其是被称作西凤系列酒“二王”的两大开发商——王政委和王延安,更是救西凤酒厂于水火的大救星,在这两个人中,王政委让西凤酒活了下来,王延安让西凤酒火了起来。
上述业内人士在回忆起陈年往事时,更是指出,当年的西凤酒厂只想着卖酒给开发商,并未真正有过出钱做品牌的行动,就连拉动西凤知名度的广告,也都是代理商们出钱投放的,西凤酒厂是只管卖酒收钱,从不过问品牌大计,而且是只进不出,状若貔貅——这事做得,还真是“干指头蘸盐”的抠门做派。
说当年代理商救了西凤酒厂,上述业内人士还指出,以前作为市场主打的红西凤,当年启动市场时,还是一位名叫聂根奇的代理商拿了3000万元的启动资金。
在当年与代理商的合作关系上,西凤酒厂不仅顶着大脸当貔貅,而且卖给开发商的酒水还贼贵,以2002年时期开发商开发的6年西凤酒来说,酒厂卖给开发商的酒水高达每斤45元钱,对此,有酒商说:2002年时候,45元一斤的酒水价格,确实算是很贵很贵了。
对于当年的西凤,以前业内曾经有位总喜欢戳名酒企业肺管子、名叫李青的营销人曾经做过分析,他认为当年年销售不到3亿元的酒厂,税收却交了8000万,背后是企业当家人的算计——完成纳税任务,酒厂厂长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拿到400万元的个人奖励,毕竟那时候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才四五百块钱!
谋求企业上市,一直是西凤人的一大梦想,上市之后,至少西凤酒还有追赶一下其他名酒的机会。但西凤酒的上市梦却遥遥无期,一再停摆,至今仍然停留在口号阶段,直至如今插草卖身传言流出,这或许是西凤酒为自己寻找到的另一条出路。
困顿时期的西凤酒厂,产能闲置,管理混乱,一手大量采购基酒,一手又不断推动白酒品牌发商贴牌生产。最夸张的是,在2014年到2016年的三年间,西凤酒外购基酒的比率分别达到了80.22%、68.03%和67.36%,基本是“上游外购基酒,下游委托生产”的经营模式支撑着酒厂的日常。
现今,面对被华润这家啤酒巨无霸收购的机会,一宗行业并购案再次陷入了传言--辟谣--再辟谣的循环——在这场行业并购背后或许会出现很多暗战。而暗战的动因则是,西凤系列酒的前10名开发商,在西凤酒厂都持有股份,这些开发商又都一直期待手中的西凤股份能卖个好价钱……
西凤酒的开发商三教九流都有,其中有不少是因为在以前跟西凤酒厂合作期间,酒厂长期欠款无法结算,这些人最终不得不从西凤酒厂的供应商、包材商、广告代理转为系列酒开发商,而其中又有一部分在发展中有机会成了西凤酒厂的股东。
正是因为复杂的利益结构,西凤酒厂历次上市过程中,或许是因为其中存在“分赃不均”的成分,每次都有内部人进行举报,这种家里人背后捅刀子的做法,使西凤酒的上市历程变得扑朔迷离,而这背后的暗战,在这次事涉华润啤酒的并购传言中会否再次上演,人们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