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邑十年:1500余家酒厂“消失”)
大邑经历了什么?
文|云酒头条商业中心
巅峰时,大小酒厂超过1700家;如今只有143家,其中具备生产许可证的71家。
十年时光,1500余家酒厂消失,大邑经历了什么?
作为成都白酒产区的重要一份子、“川西原酒酿造工业区”,大邑白酒产区产值只有10亿多元,相邻的邛崃则超过了100亿元。
同在一片蓝天下,差距为何这么大?
2022年,成都GDP将近2万亿元,而其白酒产区的贡献则不足200亿元。大邑,乃至成都产区该如何发展,才能交出一份更好的成绩单?
锐减九成
大邑酒企大浪淘沙
邛崃、大邑、崇州毗邻成都,作为川酒四大产区之一成都产区重要组成部分,享有“中国白酒原酒之乡”美誉。
大邑是白酒成都产区重要组成部分,1980-1990年代白酒产业十分发达。日前,走进大邑发现,与相邻的邛崃相比,大邑白酒无论从产值、利税等指标看,都有很大发展空间。
在2023年4月举办的成都春季糖酒会上,大邑县相关领导面对来自全国的经销商自揭家底表示,大邑县资源丰富,酿酒历史悠久,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巅峰,曾拥有大小酒厂1700多家,大浪淘沙,如今酒厂数量已大不如前。
资料显示,目前大邑县白酒生产企业共计143家,其中71家具备生产许可证,正常生产窖池接近3万口,年基酒生产产量达7万吨。
酒厂数量锐减,有关人士认为这既是大邑县转型发展的必然,也离不开宏观大背景。
2013年左右,四川对白酒产业进行深度调整,前后持续数年。
“这种深度调整一是规范,二是整合。”据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副秘书长陈雷介绍,在他的印象中,从来没有哪次深度调整能带来这样彻底的改变,受到冲击的不仅是四川的很多白酒企业,外来的白酒企业也受到了一定影响。至于原因,来自两只手,一只是政府的,一只是市场的。
前者表现在“八项规定”出台对酒水消费带来的影响。“‘八项规定’出台后,这种现象被极大遏制了。”
后者表现在消费习惯的改变。“此前,消费者喜欢喝口粮酒,随着消费升级,新一代的消费者对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有更好的产品来满足需求。此时,大企业无疑更具优势,在市场调节下,一部分小作坊退出市场。而在大邑县,数量众多的酒类生产企业大多是前店后坊式的家庭作坊,规上企业只有十几家,有牌照的企业也不多,数量锐减便在情理之中。这种现象不仅是在大邑,在整个四川,以及河南、山东等地都有这个情况。只有那种经得起市场检验的酒企才能存活下来。”
陈雷就此认为,从1000多家变成100多家,这是一个好事,证明大邑酒业开始走上良性发展。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大邑全县白酒年生产量达10万吨以上,直接从事酒类生产从业人员12000人,总产值达25亿元,上缴税收5亿,产值占全县食品工业的50%以上,有20家酒厂年产酒量达3500吨以上,其中有4家企业进入了成都市私营企业50强。
大邑酒厂数量锐减,除了市场环境的变化、政府对酒业的调整,企业自身也有原因。对此,成都蜀之源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蜀之源”)无疑是有发言权的。蜀之源位于大邑县王泗镇,创建于1979年,起初规模较小,走过了40多年的风风雨雨,历经五代传承,如今已成为大邑县酒业两家规上企业之一。
谈及该县酒企数量锐减,蜀之源销售总经理陈琪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当其冲的还是企业自身能力问题,包括企业家的经营思维和战略规划的问题。
此前,大邑县作为“中国著名白酒原酒生产基地及OEM加工基地”,流行原酒生产与瓶装酒、OEM加工相结合,涌现出诸多OEM企业。随着白酒产业升级,这种OEM方式不符合消费者需求,逐渐被市场所淘汰。
“如果酒企能够专注于做一件事,即便面临产业升级,包括工艺品质、技术方面的升级和迭代,也能跟上时代的潮流。”陈琪表示。
“狂沙吹尽始到金”,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结果,便是优质的金子留下来了,这对于大邑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与邛崃差距较大
破局关键点在哪儿?
提到大邑,绕不开王泗。
王泗镇素有“川西酒乡”之称,2002年,王泗镇被中国食协授予中国著名白酒原酒基地及OEM加工基地。2012年,“王泗白酒”被国家质监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提升了大邑白酒的整体知名度和美誉度。
也是在2012年,成都市正式批准成立王泗食品产业园,并将其列入了成都市规划的饮料类、肉类、茶叶、酒类为主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带,主导发展食品、酒、饮料制造业。大邑县政府为了保证王泗白酒的品质,仅保留了王泗镇78家规模企业,占大邑全县酒类企业的50%。
云酒头条走访王泗镇发现,王泗镇作为大邑最有名的酒镇之一,目前有成都泗兴酒厂、成都花香酒业有限公司、成都九鼎米兰酒厂、成都蜀之源酒厂等多家白酒企业,除蜀之源酒厂规模较大具备相当影响力、打造自有品牌外,更多酒企以销售原酒为主,大邑白酒产业与邛崃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大邑1500余家酒企历经多年,最终去哪了?有业内人士表示,企业关门歇业、被兼并、整合进园区成为三种结局,前两种占据了相当比例,历经10多年的变革,大邑白酒企业已经被拉开了差距。
令人深思的是,同属于成都产区,同样经历过产业大调整和消费升级,大邑与其“邻居”邛崃的境况却大不相同。
“成都寻美酒,九成在邛崃”,成都产区核心区域在邛崃。邛崃既是中国原酒之乡,汇聚了生产、销售等各类酒企540余家(包括川酒十朵小金花之一的古川酒),又吸引了水井坊、劲酒、金六福等外地知名品牌前来投资建厂。2022年,邛酒营收实现117.3亿元,引进品牌酒企30家。
反观大邑,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的仅有2家企业(蜀之源、渔樵仙),年销售收入在2000万以上的仅有5家;地域分布还比较散,各酒厂散乱分布在大邑县王泗镇、晋原街道、安仁镇、新场镇等多个镇街;市场秩序也比较乱,酒企各自为政,缺乏合作精神,品牌与质量意识淡漠,仅有蜀之源、渔椎仙等企业在发展品牌瓶装酒。
邛崃、大邑在“硬件”上其实差不多,区域面积均为130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方面,前者为60万左右,后者为50万左右;且气候相近,自然资源优势相差无几。如今二者的酒业境况之所以迥然不同,关键在于“软件”。
首先,邛崃是四川省辖县级市,由成都市代管,其获得四川省、成都市两级政府的支持较多,尤其是在高层级的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配套政策支撑方面;相较而言,大邑获得的政策支持不足。
其次,当地政府支持白酒产业发展的力度不同。邛崃当地政府大胆谋划和持续落地项目,同时出台相关政策进行产业扶持。尤其是2021年,邛崃正式打出了“中国酒庄产业集群引领者”的名片,产区行业辨识度和显示度得到显著提升,其白酒知名产区的美誉度也随之提升。目前,邛崃已建成了成都唯一的酒业园区,能源、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健全,也是省政府批复设立的省级开发区。
反观大邑,白酒产业受重视程度有待提升。“没有大品牌引领,是大邑的最弱项;大邑全县没有统一思想发展白酒产业,这是当地酒业最大的问题。”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白酒学院常务副院长杨柳提到,大邑当地出现过许多有特色的酒企,可惜的是,品牌都没有做出来。“大邑所在的川西平原是以原酒生产为主导,知名度很高,美誉度不足。”
杨柳认为,白酒产区的支撑是“一大”,有大企业支撑带动的、中小企业集聚的产区才会比较活跃,才会形成品牌效应。实际上,在成都产区中,除了邛崃,蒲江的酒业也发展得也有声有色,包括顺牛酒业、光亮酒业、全兴酒业等,都形成了有力的品牌支撑。2022年,蒲江县白酒行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
大邑白酒产业出路何在?
业内人士提到,首先要从“一把手”重视白酒产业,所谓“老大难”,老大抓了就不难。
抓紧扶持一家龙头企业,则是大邑发展白酒产业的当务之急。与邛崃实现协同发展,这是大邑的可行之路。
大邑与邛崃颇有渊源,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也完全可以实现业缘相融。双方在酒庄建设、酒企建设、品牌建设等方面完全可以合作,共谋发展。
其他建议包括:走集群集约式的发展路线,比如,王泗白酒产业园要争取把企业、作坊纳入园区;借助成都的区位优势,与成都的相关产业实现协同发展;出台税收等相关扶持政策;成立白酒产业发展基金,助力本地酒企发展;重视白酒职业人才培养,比如与协会合作,加大品酒师、酒体设计人员等人才的培训力度,引入知名品牌的人才培训体系等。
积极调整
政策不断加码产业
近年来,大邑加速发展的趋势明显。
云酒头条了解到,2020年,中国白酒学院受大邑县委托,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制作了《大邑县白酒产业发展规划》,其中提出了八条建议:
以集群促协同,全力打造“白酒文旅小镇”;讲好“王泗白酒”故事,积极构筑中国优质商品原酒“王泗白酒”品牌;强化载体建设,创建全域酒旅融合示范区;发挥酒文化带动效应,延伸丰富“白酒+文创”产业链条;规模化集约化并举,加速大邑白酒行业整合;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大力提升酒企自助创新能力;拓展白酒产品次高端市场,主力酒企立足省内向外扩张;鼓励发展白酒配套产业,实现强链补链扩链目标。
2021年,《大邑县关于促进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出炉并开始实施。根据该方案,大邑县要建设“中国白酒文创IP体验示范区”,依托“1+1+N”体系(建设1个白酒区域品牌、1个酒乡特色小镇、N个白酒酒庄和体验中心),着力实施一批白酒类产业重大工程,引进一批优质酒类生产及关联产业重点项目,发展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加快促进要素集聚与产业链分工协作,引导大邑白酒产业特色化、差异化、集群化、集约化、协同化发展,将大邑打造成为全域酒旅融合示范区,推动白酒产业成为大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力争到2025年,全县实现原酒产能10万吨,白酒产业总产值25亿元,税收收入2.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8家。”
该方案同时提出了具体举措:
打造酒乡特色小镇。以原大邑县王泗食品产业园区为基础,全力打造酒乡特色小镇,努力建设成川西白酒成都优势产区大邑白酒区,与邛崃核心区协同发展。
深化白酒产业发展。推进白酒类企业向“酒乡特色小镇”规划区域内集中,鼓励具有一定规模的白酒类生产企业采取兼并、联合、重组、股份收购或出让等方式进行重组整合,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大邑白酒的市场竞争力。
提升“王泗白酒”品牌。强力推进中国优质商品原酒“王泗白酒”整体品牌宣传推广,带动区域白酒产业和全产业链联动发展,整体提升“王泗白酒”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组织白酒生产企业积极参加川酒全国行、糖酒会等推介活动,定期策划组织本地白酒参加展销活动,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企业……
深挖酒旅文化资源。充分利用“明清酒窖”“王泗将军”“三国子龙文化”等历史资源,研究制定“王泗白酒”对外传播形象,深挖其历史人文故事,设计并讲好“王泗白酒”品牌故事。
方案实施之后,大邑县政府动作不断:
成立白酒产业发展委员会,将大邑白酒产业纳入主导支柱产业;成立大邑县白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长担任组长;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县各级扶持政策,重点支持白酒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工艺创新、质量体系建设、品牌建设、市场拓展、人才培养等;为白酒企业配套适当的产业扶持,激励其上规入库和使用“王泗白酒”地标产品专用标志。
方文祥表示,以前,大邑县政府对于白酒产业在政策支撑、政府责任和服务各方面存在问题;如今,大邑县已经确定了白酒产业的发展方向,并出台了诸多政策、措施,相信大邑县的白酒产业一定会蓬勃发展。
云酒头条注意到,2022年10月,大邑县委书记连华向来自浙江、重庆、山西、河南、上海等27家商会代表作招商引资推介,其中便提到了王泗白酒产业园、西岭雪山国际旅游度假片区。
不止大邑
成都也急需龙头酒企
大邑缺少龙头企业,成都产区也同样如此。“长期以来,成都产区最大的问题是缺乏龙头企业,尽管有水井坊这样的品牌存在。”陈雷提到。
缺少龙头企业的影响直接反映在GDP上。众所周知,川酒很强,占据了全国半壁江山,然而,成都产区发展相对薄弱:2022年,成都GDP接近2万亿元,白酒成都产区的贡献值则不到200亿元。
云酒头条了解到,以振兴成都产区为目的,一个以成都为承载地、视野涵盖全球的世界级文化IP的计划正在酝酿中。
陈雷透露,中国酒业协会已与成都市政府就此签订了框架协议,内容主要是在成都大产区内组织世界级的中国白酒文化节,包括论坛、酒旅跨界融合活动等。“其重点可能是邛崃和大邑。”
至于此宏伟计划能否实现,陈雷认为有两个方向: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成都肯定要把白酒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面来,从上到下,让成都产区能够像其他产区那样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打下一定的基础。”与此同时,还需要从下到上。“要把成都周围的一些区域,包括大邑、崇州、蒲江甚至眉山统筹起来,帮助当地发展特色白酒产业。”
杨柳则从另一个方面对成都产区提出建议:“成都产区最主要的功能不是生产,是要素集聚,是金融孵化,科研、会展、总部经济。”他认为,成都产区要注意在上述方面在四川全省起到引领作用。
大邑县酒业的发展称得上中国白酒行业的一个缩影。作为资源配置型产业,白酒行业不仅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在适合酿酒的区域配置资源,而且要遵循经济规律,适应经济环境。杨柳为此对白酒行业也提出建议:在总量上控制发展,在品格上要倡导优化提升,鼓励创建中国乃至世界品牌。
“白酒产业应当在空间合理分布基础上,走出一条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完美结合现代高新科学技术与传统生产工艺,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白酒产业优化开发之路。”
云酒头条了解到,近年来,成都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在白酒产业,充分发挥白酒龙头企业引领带动效应,整合都市圈白酒产业上下游资源,形成以白酒酿造为重点、上下游链条完整、跨界深度融合的优质白酒全产业链。
白酒成都产区在迎来产业融合发展创造新机遇的同时,正加快探索都市圈携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最新发布的《成都都市圈白酒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成都都市圈白酒融合发展,并明确了未来两年发展目标: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白酒产业高地、具有区域带动力的白酒融合发展典范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白酒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