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不死的听花酒)
作者田野
去年的央视315晚会,对听花酒来说仿佛是一场噩梦。晚会的曝光,让听花酒有了切肤之痛。
不过,随着听花酒广告在春节期间登录央视,以及青海春天对外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所有这一切仿佛正在改变。
被央视清场之后又再次返场,眼瞅着就要身陷退市泥沼,却在终场之际来了个鹞子翻身,这听花酒,还真是一只打不死的小强啊。
遭遇央视315暴击
2024年3月15日,在央视315晚会中,听花酒被曝光了,曝光它的理由,是听花酒进行虚假宣传。晚会指出,听花酒在广告中声称具有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保障男性功能以及调节生理紊乱、抗衰老等多种神奇功效。
此外,听花酒所宣传的“高科技”凉味剂,也被揭露为常见的薄荷提取物,且其所谓的国际专利申请,当时尚未被正式批准。
根据《广告法》的相关规定,酒类广告不得含有明示或暗示饮酒有消除紧张和焦虑、增加体力等功效。根据央视曝光的内容,很显然,听花酒在自身广告中的宣传,已经多处触雷。
在被以虚假宣传曝光之后,听花酒犹如遭遇了一场暴击,此后便开始厄运连连:多地线下门店被关停,线上销售被全面叫停,遭受市场监管部门行政处罚后消费者信心出现波动,且股价大幅下跌,就连其身为上市公司的母公司——青海春天,不久之后也被戴帽“ST”,游走在了退市边缘。
被曝光后,听花酒“硬刚”央视
在2024年被央视315晚会曝光后,听花酒的广告被紧急下架。
信息显示,在此前,听花酒的广告曾于2023年短暂登上央视部分频道,但由于听花酒在线下存在虚假宣传等问题,央视总台广告部门于2023年4月决定终止其广告投放。
随后,听花酒针对曝光事件发布了一份声明。在声明中,听花酒表示“公司高度重视央视3·15中报道中提及的问题,并于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小组,全面展开检查与整改工作”。
但对于央视报道中提及的国际专利未被认定、“高科技”凉味剂是薄荷提取物等问题,听花酒似乎并不接受,为此拉来了帮其申请专利的某专利事务所进行“澄清”式否认——专利事务所声称,报道中的国际专利申请正处于国际公布阶段,而凉味剂相关技术是其代理的技术专利,也是听花酒的系列技术之一,并非是向酒中添加薄荷或薄荷提取物。
听花酒的声明,以及专利事务所做出的《关于央视315报道涉及听花酒相关专利的说明》,被人们认为是听花酒对央视315曝光事件的“硬刚”。
在央视跌倒,就在央视爬起来
在央视跌倒,就要在央视再爬起来,这似乎是听花酒的一种执念。不过,蛇年春节期间,在这一点上,听花酒也确实做到了——广告再次登上央视荧屏!这似乎预示着,去年遭遇央视315暴击的听花酒,已经处于还魂状态。
实际上,早在去年4月下旬,经内部整改,听花酒在北京、上海、成都等25个城市的34家经销商及16家体验店就已经开始逐步恢复经营。
去年被央视清场,今年又再次返场央视。听花酒在春节期间的广告,以一句“听花酒,装在瓶子里的春天”诗意回归,并重点强调听花酒“从未体验过的好喝”的独特口感。
不知道它的这种姿态,能否为市场挽回一些信心?
根据相关报道,听花酒是一款自2020年起便以高端商务白酒定位进入市场的天价白酒,其精品装58600元/瓶的定价一度成为舆论焦点,即便是定价5860元/瓶的标准装,其售价也超越了市场上大多数高端白酒,成为一种天花板级别的存在。
逃离退市风险区
在去年被央视315曝光后,听花酒母公司青海春天的股价便遭遇了大幅下跌,从6.57元/股,最低跌至1.84元/股,跌幅高达72%。期间,青海春天的股价曾出现多个跌停板。跌到低谷后,随着市场的逐步恢复,青海春天的股价开始出现反弹,目前已反弹至4元/股附近。
因为已经连续3年净利润为负,且会计师事务所在2023年的财报审计中,对青海春天做出了“该公司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结论,所以从2024年5月6日开始,青海春天被实施了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青海春天”变更为“ST春天”。
按照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退市新规,如果青海春天在2024年的营收低于3亿元,它便会被强制退市。从戴帽ST开始,预示着听花酒的母公司青海春天已经游走在了退市边缘。
不过,青海春天在2025年1月16日发布的业绩预告,似乎让人们看到了它即将逃离退市风险区的一线希望。根据这份业绩预告,青海春天2024年的营收额预计为3.11亿元至3.39亿元,如果在最终的年报中这一数据能够最终落定,也就意味着青海春天将正式逃出退市生天。
根据业绩预告,在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98亿元的基础上,青海春天第四季度预计实现营业收入为1.13亿元至1.41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11.62%至164.53%,增幅之大,出人意料。
不过,相比营收增长,青海春天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1.45亿元至-1.74亿元,依然处于大幅亏损状态。面对这种局面,股民们难免要问一句——酒真的卖了吗?亏损的钱去哪儿了?数据有没有水分?